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faculty deposits, marketing, and the reform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 Jantz, R.C., & Wilson, M.C.

12/13/2008
〔心得〕

  這篇是Ronald C. Jantz及Myoung C. Wilson 共同發表關於IR(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機構典藏,同學報告過程中,也有同學分享了單位的機構典藏的分享經驗。印象深刻的是慈心姐姐的政大機構典藏。我們家當然也有在做只是目前只有2個而且小小的。另外為了補強對機構典藏的瞭解,用google大神search了一些資料,發現一篇文好像不錯,可惜好像沒法下載全文資料,就參考吧!”從作者觀點探討機構典藏--以國立政治大學為例”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9%9F%E6%A7%8B%E5%85%B8%E8%97%8F

小蝶老師課中提到希望大家能思考國內機典一窩蜂做究竟功能性如何?是否能普及應用在教育及利用途徑上?否則”數典””機典”也只是淪為另一種形式的櫃子,永遠只是宮廷玩耍的玩意。大哥當然也提到當”數典””機典”遇到災變的備份應援措施需求(中研院小火居然會影響...真是想都沒想過)。


LV(Livrary View)名牌包的布落當然也提到國外的機構典經驗,天啊!他還談了不少相關的國外經驗。就看看吧! 我當然不是名牌包的祟拜者,但是有些文章的深度是可觀摩的。

Library Views 圖書館觀點» 歐美大學機構典藏的發展現況
Library Views 圖書館觀點» HathiTrust 數位典藏計畫
Library Views 圖書館觀點» Category: IR
Library Views 圖書館觀點» 圖書館員在IRs 中的新角色
Library Views 圖書館觀點» 臺灣網站典藏庫
Library Views 圖書館觀點» 荷蘭學術機構的開放取用(Open Access)
Library Views 圖書館觀點» 哈佛大學open access 經驗
Library Views 圖書館觀點» 「國家圖書館網站典藏先導系統」正式上線
Library Views 圖書館觀點» LEADIRS 建置IR 指南

這篇雖然跟機典沒什麼關連性,但新思惟可供參考。
Library Views 圖書館觀點» Web 2.0 將把圖書館帶往那裏?

差點忘了



我好像還沒寫到心得,這種宮廷玩意也不知要寫什麼心得?

此篇文章的目的在於:



  • 1.檢視機構典藏的內容為何? Ex:如科學、人文學、社會科學等。
  • 2.機構典藏如何運用、宣傳、傳播 Ex:檢索取用、內容的獲取。
  • 3.因受到公開取用的影響,檢視圖書館員在學術傳播所扮演的角色;學術傳播網站與機構典藏發展相互間的關聯。

IR(機構典藏)的特性:

  1. 機構典藏是以大學為基礎,提供一系列數位服務,以利管理與傳播其社群研究成果,較強調在大學所能提供的服務。(Clifford Lynch)
    使用社群較窄,提供較特定社群的服務。調查研究有項受歡迎的服務-ETD博碩士電子論文服務。(Clifford Lynch)
  2. 強調學術研究者有責任及義務,廣泛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John Willinsky)
  3. 線上文章引用次數是非線上文章引用次數的4.5倍(Lawrence's reports)。隨著網路發展愈成熟,網路上的數位全文論文的影響力(被引用次數)愈來愈顯著。

這段話我覺得是重點

機構典藏應重視不同學科間的差異性。應當視各個研究領域的特性,加強收集與管理機構內各種資源及文獻。”,查資料時有觀察到國內幾家大學的機典是有其區隔的獨特性機典。

最後討論的思惟:

  1. 經濟可行下,一個最快、根本將IR植入教職員心理,就是與商業出版、或與賣主做連結,可解決內容問題,希望達到正面資訊的串連。
  2. James:學術型圖書館將扮演其中重要角色;透過規劃、協調及建置學校的機構典藏過程中,圖書館可獲得重新取得學校資訊與整合的主導地位,也是一個增加圖書館能見度與重要契機。
  3. 如何檢視IR內容對真正研究有多大影響、效益,如何評量。
  4. 為何教職員參與度低、沒興趣?因為教職員不認為IR對於他們學術努力有價值,IR只是儲存的地方,看不到知識流通的價值。
  5. IR平台內容與架構不成熟,以行銷觀念來說:IR「機構典藏」需要改名。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faculty deposits, marketing, and the reform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 Jantz, R.C., & Wilson, M.C.(ppt)

沒有留言: